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9-18
肇事逃逸行为如果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将可能被判处刑罚。然而,如果不构成犯罪,就不会受到刑事处罚。判断是否构成犯罪需要考虑受害人受伤程度和受害人的意愿,存在两种情况。
如果肇事逃逸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将面临刑事处罚。刑事案件是由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的公诉案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事案件的原告可以在法院判决之前提出撤诉,而犯罪嫌疑人因触犯刑法涉嫌犯罪,需要接受刑事处罚,因此不能撤诉,只能等待法院按程序审理和判决。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积极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并获得受害人家属的谅解,是法院在量刑时考虑减轻处罚的因素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免除罪责。因此,刑事犯罪是不能撤诉的,但在量刑时会考虑从轻处罚的因素。
如果肇事逃逸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并且已经达成赔偿协议,造成的损害也不严重,那么将不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造成重伤,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造成他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造成严重残疾,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对于其他有专门规定的情况,将依照相应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