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2-28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由县级以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一份书面材料,用于对交通事故的责任进行划分和记录。它包含了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姓名、车辆型号和拍照、事故现场的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信息。此外,认定书还包括了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证据及形成原因的分析,以及当事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
根据最高院、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第4条规定,当事人对公安机关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和伤残评定不服,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如果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或就损害赔偿问题提起民事诉讼,或者人民法院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时,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所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伤残评定确属不妥,则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的依据。
交通事故认定书主要起到事实认定和事故成因分析的作用。对于法院而言,认定书具有证据效力,但并不是进行损害赔偿的依据。法院有权对当事人的过错大小以及损害赔偿责任进行认定。而公安机关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责则是通过现场技术勘验、检查、调查、鉴定等活动,弄清道路交通事故的事实和原因以及当事人有无违章或其他主管过错。
因此,对于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当事人或不常处理此类案件的律师来说,不能过于迷信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责任划分。认定书确定的责任比例一般被认为是损害赔偿的划分比例,但在实际计算赔偿时,应以法院的判决为依据,避免少算本应获得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