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7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规定,公安机关是处理交通事故的主管机关,负责对交通事故责任进行认定。然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并不属于我国刑诉法规定的七类法定证据之一。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法律上没有证明效力。
在刑事诉讼实践中,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往往会对办案人员产生误导效应,使其依赖于责任认定书而放弃对案件的实质性审查。然而,根据我国刑诉法赋予检法两院的案件审查权,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法定危害后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确认,是检法两院的职权和责任。因此,作为审查、审理结果的起诉书或判决书,并不需要受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约束。
公安机关在办理交通肇事案件后,根据违章行为、法定危害后果和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形成移送审查起诉意见书,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实质内容已经被移送审查起诉意见书所包含,没有必要以证据的形式重复移送。
考虑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证明效力问题和对检、法两院的约束力问题,建议取消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移送交通肇事案件时同时移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