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种类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认定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责任种类有哪些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4-30

 
65140

一、交通事故责任种类

1. 全部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若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承担全部责任,其他方不负事故责任。

2. 同等责任

若双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并且两方的违章行为作用相当,双方负同等责任。

3. 主次责任

若双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并且其中一方的违章行为在事故中起到主要作用,那么该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

4. 多方责任

若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责任的划分将根据各自违章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大小来确定。

5. 推定责任

(1) 若一方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该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2) 若一方当事人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该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3) 若各方当事人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案,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各方应承担同等责任。但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机动车一方应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

二、不同责任赔偿金的计算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调解。

对于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按以下原则对当事各方的总损失进行调解:

1. 全部原因责任

若当事人负全部原因责任,应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 主要原因责任

若当事人负主要原因责任,应承担70%的赔偿责任。

3. 同等原因责任

若当事人负同等原因责任,应承担50%的赔偿责任。

4. 次要原因责任

若当事人负次要原因责任,应承担30%的赔偿责任。

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限额内进行赔偿。超过第三者保险限额的部分,由承担全部原因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若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情况下,机动车一方在承担自身全部损失后,按以下原则确定赔偿比例:

1. 主要原因责任

若机动车一方负主要原因责任,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70%的赔偿责任。

2. 同等原因责任

若机动车一方负同等原因责任,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50%的赔偿责任。

3. 次要原因责任

若机动车一方负次要原因责任,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30%的赔偿责任。

4. 无原因责任

若机动车一方无原因责任,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20%的赔偿责任。

对于无第三者保险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无过错的情况下,由机动车一方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若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情况下,机动车一方在承担自身全部损失后,按以下原则确定赔偿比例:

1. 高速路、快速路等封闭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

由机动车一方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50%的赔偿责任。

2. 其他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

由机动车一方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60%的赔偿责任。

各种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如下:

1. 医疗费

医疗费包括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医药费、住院费、康复费、整容费和后续治疗等费用。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可参照调解结案时的时令标准进行计算。

2. 误工费

误工费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当事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3. 护理费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人数和护理期限确定。有收入的护理人员,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若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4. 交通费

交通费根据当事人和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以及参与死亡事故处理的死者亲属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5. 住宿费

当事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从外地到本市处理交通事故实际发生的住宿费。

6. 住院伙食补助费

参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7. 营养费

营养费是指当事人为辅助治疗或加速康复而购买日常饮食以外的营养品所支出的费用。营养费根据当事人伤残程度参照医院意见及营养费支出凭证确定。

8. 残疾赔偿金

残疾赔偿金根据当事人伤残等级,按照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9. 残疾辅助器具费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若伤情有特殊需要,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10. 丧葬费

按照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11. 被扶养人生活费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抚养人是指当事人依法应承担抚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若被抚养人还有其他抚养人,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当事人依法应承担的部分。若被抚养人有多个,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12. 死亡赔偿金

按照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参加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按照赔偿责任比例分担,但计算人数不得超过三人。

延伸阅读
  1. 案例:小李购买王某私自改装的跑车后,导致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2.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解析
  3. 停车场不小心蹭到别人的车怎么办
  4. 工程索赔的分类及种类
  5. 顺风车司机酒后开车,发生事故乘车人要担责吗?需要。

交通事故认定热门知识

  1. 交通事故调解赔偿的期限
  2. 评定人权利和义务
  3. 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诉讼程序
  4. 交通事故认定纠错机制的缺失导致当事人无法得到救济
  5. 交通逃逸小事故处理了什么时候放车
  6. 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的报废规定
  7.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和效力
交通事故认定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