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10-13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行人在没有交通信号的路面上横过道路与机动车发生事故的情况,适用特殊原则。然而,这个特殊原则并不适用于所有行人与机动车发生的事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行人或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所承担的责任,仅限于民事责任,并非交通事故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强调保护交通环境中的弱者,如行人和非机动车,并要求所有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在分析机动车与行人发生的交通事故时,不仅要考虑法律法规,还要客观、具体地分析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特性。相对于行人,机动车速度快,但操作不灵活,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遇到危险时,控制能力较低。而行人速度慢,但行动灵活,控制能力较强。行人在横过道路时,观察交通环境的能力强于机动车在运行中观察行人动态的能力。因此,在认定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时,不能仅仅强调法律条文,而忽视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特性。既不能要求机动车像行人一样灵活控制,也不能要求行人像机动车一样行动迅速。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机动车在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停车让行。而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横过道路时,应走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时,应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或人行横道的路口,或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时,应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当行人在没有交通信号的路段横过机动车道时,虽然属于借道通行,但在这种情况下,机动车有避让行人的义务,同时行人也有确保安全的义务。这是行人在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段横过道路的特殊通行规定。
在认定行人在没有交通信号的路段横过道路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应以机动车在机动车道相对行人具有先行权的原则来划分事故责任。由于行人横过道路时存在没有主动避让机动车的过错,认定此类事故责任时往往先确定行人侵犯机动车的路权,再考虑机动车是否存在违章行为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机动车存在与事故有因果关系的违章行为,再根据违章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大小程度来减轻行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