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调解赔偿的期限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30
依据相关交通法规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双方当事人对交通事故的赔偿问题产生纠纷的,可以向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调解,由交警依据责任的责任分配,进行自愿、公平的调解,那么交管部门调解赔偿的期限多长?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申请调解
当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权利人和义务人一致同意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调解申请时,应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十日内提交书面调解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接受调解,并在八日内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载明调解的时间、地点,并在调解时间的三日前通知当事人。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期限为十日,具体如下:
- 对于造成人员死亡的情况,期限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计算;
- 对于造成人员受伤的情况,期限从治疗终结之日起计算;
- 对于因伤致残的情况,期限从定残之日起计算;
- 对于造成财产损失的情况,期限从确定损失之日起计算。
二、制作事故认定书的时限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于未造成人员伤亡、事实清楚的道路交通事故,交通警察可以采用简易程序处理,并当场出具事故认定书。对于复杂的交通事故,制作事故认定书的时限如下:
- 对于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在勘查现场之日起十日内制作事故认定书;
-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后十日内制作事故认定书;
- 对于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应在检验、鉴定或重新检验、鉴定结果确定后五日内制作事故认定书;
- 对于未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要求出具事故认定书的情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接到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事故认定书,并在其中载明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以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并将其送达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
- 对于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情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交通事故证明,并载明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以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并分别送达当事人。
三、交通事故调解的原则
在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下,根据以下原则对当事各方的总损失进行调解:
- 当事人负全部原因责任的,应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 当事人负主要原因责任的,应承担70%的赔偿责任;
- 当事人负同等原因责任的,应承担50%的赔偿责任;
- 当事人负次要原因责任的,应承担30%的赔偿责任。
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下,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限额内进行赔偿。超过第三者保险限额的部分,由承担全部原因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对于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情况,机动车一方在承担自身全部损失后,按照以下原则确定赔偿比例:
- 机动车一方负主要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70%的赔偿责任;
- 机动车一方负同等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50%的赔偿责任;
- 机动车一方负次要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30%的赔偿责任;
- 机动车一方无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20%的赔偿责任。
在无第三者保险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下,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无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对于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情况,机动车一方在承担自身全部损失后,按照以下原则确定赔偿比例:
- 在高速路、快速路等封闭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50%的赔偿责任;
- 在其他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60%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