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09-25
格式合同一词在德国通常被称为一般交易条款或者一般契约条款,在美国和日本被称为附和合同或者附意合同,在我国台湾被称为定型化契约。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其称为格式合同,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称之为格式条款。然而,我国至今没有直接立法关于格式合同的概念。
学者们对于格式合同的定义也存在争议。我认为格式合同通常具有三个共同特征:重复使用性、预先拟定性和订立时的不可协商性。不同的合同定义只是对这些特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应该是“订立过程中的不可协商性”。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格式合同的要约人凭借其强势地位使合同相对人只能接受或拒绝,无权更改和协商合同内容。因此,我接受以下定义:“合同条款由一方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向对方只能全部同意或全部不予接受,不能进行协商的合同。”
根据免责条款订入格式合同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经过个别协商订入合同的免责条款和由一方当事人与多数人缔约而预先制订,未经双方协商而订入合同的免责条款。后一种即为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也可称为格式免责条款,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正如李*军教授所指出的,“在现代社会中,大部分的免责条款和不公平条款是通过定式合同的方式体现”。因此,对于格式免责条款的效力研究实质上也是对免责条款的研究,只是对于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要更加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