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0-10
合同中约定或补充约定的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是当事人面对违约行为时采取的补救措施。违约责任并非固定不变,合同各方可以在违约后再次约定适当的补救措施。常见的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
继续履行是指当合同义务未履行或未按约定履行时,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按合同约定继续履行,直至达到合同目的。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必须履行且不可替代的特定标的物,例如委托加工特定的半成品或特殊规格的元器件。
采取补救措施是指在无需继续履行而只需采取适当补救措施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合同目的或守约方认为满意的目的。例如,如果交付的产品质量不符合约定,受损害方可以根据标的物的性质和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违约责任。
违约金是指合同中约定的一方或各方在违约时应向守约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以弥补守约方的损失并起到惩罚违约行为的作用。在承担违约责任后,是否继续履行或采取补救措施可由合同各方协商确定。然而,对于约定迟延履行违约金的情况,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债务。
赔偿金是指合同中约定的一方因违约给对方造成实际损害时,按实际损害数额给予赔偿的责任承担方式。当事人在履行义务或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若遭受其他损失,应予以赔偿。
常见的违约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当事人出于主观原因,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即虽然有能力和条件履行义务,却以各种理由拖延或拒绝履行。常见的现象包括货物未交付、货款拖欠、财产转移、拖欠债务等。
当事人受到一些可以克服的客观条件的影响,未能按期实际履行合同,而是拖延或干脆不履行。例如货源紧张导致延迟交货、资金周转不足导致逾期交货、连环合同形成的相互债务拖欠等。
当事人履行的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要求,履行的标的物不符合要求。常见情况包括产品质量与要求不符、标准不符、产品存在瑕疵等;交付的工程项目验收不合格,保管物损坏,代理权不明确导致滥用代理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