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监督管理方式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类别 > 合同法规法律知识

合同监督管理方式有哪些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3-08

 
61240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发现有一些法律专家,以及合同监督管理部门的同志都会认为,对合同进行微观监管和全程监督是查处合同违法行为的应有之义。那么,合同监督管理方式包括什么。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合同监督管理的范围。

合同监督管理方式的分类

1、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

行政指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事务的范围内,通过非强制性手段,对特定的人、企业、社会团体等进行指导,以实现行政目的。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

合同监督管理机关应更加重视行政指导,通过宣传《合同法》、推广合同示范文本等方式,引导合同当事人依法办事,减少利用合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2、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全程监督与事后监督

合同监督管理机关应主要采取宏观管理和事后监督的方式,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终止等进行监督。除法律规定需要履行登记等特别手续的情况外,监督内容应仅限于合同是否违法。合同备案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合同当事人应将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备案存档。

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侧重于事后监督,有利于克服过去合同管理机关对合同过多干预的问题,增强企业自主经营,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合同监督管理的范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监督管理机关应淡化对合同的监督管理,严格限制其范围。合同法属于民事法律,合同行为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体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不宜过多干预。

全国每年签订的合同数量庞大,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政府部门难以管理。其他国家的合同法中也没有专门规定合同的监督管理。过多干预合同会引起外国人的疑虑,不利于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

然而,合同监管部门认为,由于我国法制尚不健全,仍有很多人对合同制度知之甚少,利用合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仍时有发生。因此,有关行政机关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或终止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减少合同欺诈行为,并保护合法经营。

延伸阅读
  1.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机构?
  2. 如何向国家举报非法集资问题
  3. 如何启动民事再审程序
  4. 有限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报告义务履行方式
  5. 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刑罚执行和处理方式

合同类别热门知识

  1. 伪造印章被判刑所签担保合同是否有效
  2. 合同保全: 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特殊措施
  3. 主送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委托开发合同中委托人应尽哪些合同义务
  5. 协议和合同有区别吗
  6. 保管合同是如何规定的
  7. 合同代理人签字和盖章效力一样吗
合同类别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