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3-08
行政指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事务的范围内,通过非强制性手段,对特定的人、企业、社会团体等进行指导,以实现行政目的。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
合同监督管理机关应更加重视行政指导,通过宣传《合同法》、推广合同示范文本等方式,引导合同当事人依法办事,减少利用合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合同监督管理机关应主要采取宏观管理和事后监督的方式,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终止等进行监督。除法律规定需要履行登记等特别手续的情况外,监督内容应仅限于合同是否违法。合同备案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合同当事人应将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备案存档。
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侧重于事后监督,有利于克服过去合同管理机关对合同过多干预的问题,增强企业自主经营,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监督管理机关应淡化对合同的监督管理,严格限制其范围。合同法属于民事法律,合同行为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体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不宜过多干预。
全国每年签订的合同数量庞大,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政府部门难以管理。其他国家的合同法中也没有专门规定合同的监督管理。过多干预合同会引起外国人的疑虑,不利于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
然而,合同监管部门认为,由于我国法制尚不健全,仍有很多人对合同制度知之甚少,利用合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仍时有发生。因此,有关行政机关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或终止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减少合同欺诈行为,并保护合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