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9-18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合同在以下情形下被认定为无效: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的规定,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以引导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因欺诈行为而订立的合同是基于受欺诈人因被欺诈而产生错误认识的基础上达成的。
恶意串通是指当事人为实现某种目的,共谋一致,共同实施订立合同的民事行为,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受损的违法行为。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也被称为隐匿行为,是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行为来掩盖其真实的非法目的,或者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合法,但在内容上是非法的行为。
当法律和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但合同明显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时,可以适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条款来确认合同的无效性。
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指的是当事人在订约目的和内容上都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根据《合同法解释(一)》第4条的明确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