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0-30
伪造合同是指欺诈人为了非法占有财物,采用伪造合同主体或内容等手段,虚构合同来骗取他人财物。这可以是直接伪造合同以获取财物,也可以是先伪造一份合同,然后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来骗取财物。
欺诈方利用单位或个人对某种紧缺或畅销商品的需求,谎称能提供这些商品,如钢材、汽车、铝锭、彩电等,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以骗取对方的定金或预付款。这种欺诈手法使欺诈方伪装成供货方实施。
盗用、假冒名义是指欺诈方冒充知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理人或业务负责人,利用伪造的证明文件与对方签订合同。盗用他人已盖章的合同纸、介绍信、合同章,假冒该公司与他人订立合同;使用他人作废或遗失的合同纸、介绍信、合同章,冒充该公司的业务人员与他人订立合同;未经授权擅自制作他人印章,冒充他人身份,以他人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
欺诈方伪造营业执照,虚构企业名称、资金、经营范围等信息,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对方财物。这些虚构的主体可以是根本不存在或未依法注册登记的单位。
欺诈方虚构能带来高额利润的专利技术,以技术包、设备包、培训包、回收包、利润包等方式引诱对方签订合同,连续骗取对方的转让费、培训费、设备费等。
欺诈方发布虚假广告和信息,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骗取对方的中介费、立项费等财物。
欺诈人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担保,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并履行,进而骗取对方财物。
欺诈人先与对方签订合同,然后以无力支付货款为由,要求以劣质产品抵押货款。对方被迫接受欺诈人的条件,导致自己蒙受损失。
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