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8
在不当得利纠纷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对案件的最终结果有重大影响。然而,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如果原告主张被告获得了不当得利,只需要证明自己将钱款交付给被告的事实,而被告则需要证明自己获取该钱款具有合法依据,否则构成不当得利。
另一种观点认为,原告主张被告获得了不当得利时,除了需要证明自己将钱款交付给被告外,还需要进一步证明为什么错误地将钱款交付给被告。筆者赞同这种观点。在审理不当得利案件时,我们应该摒弃一个概念,即不能简单地认为一方当事人获得了钱款,就可以认定其构成不当得利,而无需证明其获得该钱款的合法依据。实际上,在审判实践中,真正符合法律意义上的“不当得利”案件是很少的。当前很多不当得利案件之所以被立案,是因为找不到更确切的案由。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先以借贷纠纷为由提起诉讼,而诉讼请求被驳回后又以不当得利为由另行起诉主张权利,如果在案件审理中没有提出新的证据和事实,应判决不予支持。因此,除非特殊情况,法官不应轻易引导当事人再次提起不当得利诉讼。
在不当得利案件的审理中,原告应当证明给付事实和给付原因,并承担无法证明给付错误原因的举证责任。如果原告只能证明给付事实而无法证明给付发生错误的原因,那么原告应该承担举证不能的败诉风险。如果给付原因属于其他诉由,法院应向原告释明按照其他诉由进行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