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相对人的内涵与外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主体法律知识

行政相对人的内涵与外延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27

 
419500

根据行政法学上的概念,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或组织。行政相对人的具体指向包括自然人(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例如,在药品监督管理关系中,药品监督管理机关是行政主体,而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则是行政相对人;在工商管理关系中,工商机关是行政主体,而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经营主体是行政相对人。

在美国行政法理论中,行政相对人被称为“私方当事人”,而在德国行政法中则被称为“相对人”概念。在我国,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中两个相对应的概念,虽然不是行政法律规范中的专门法律术语,但与行政主体概念一样,行政相对人概念的确立有助于明确其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身份和地位。

第一:行政相对人的分类

行政相对人是指处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个人和组织。只有处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个人和组织才能被称为行政相对人,而不处在该关系中的个人和组织则不能具备行政相对人的地位。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包括整体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和单个具体的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在整体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所有处于国家行政管理之下的个人和组织都被视为行政相对人。而在单个的具体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只有受到行政主体相应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和组织才能被称为该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

第二:行政相对人的特点

行政相对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个人相对人和组织相对人、直接相对人和间接相对人、作为行为的相对人和不作为行为的相对人、抽象相对人和具体相对人、授益相对人和侵益相对人等。通过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研究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除了不同的分类,行政相对人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特点一: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具有行政职责和行政职务身份的一方当事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在法律身份及其权利义务内容上存在差别。行政相对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其法律地位表明其是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义务主体而非行政职权主体,并接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职能管理。因此,行政相对人只存在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中。

特点二:行政相对人是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一方当事人。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行为所针对的人。行政相对人已进入某个行政法律关系中,成为该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被管理方当事人。行政相对人所应具有的普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地位与身份只解决了可以成为行政相对人的资格问题,但并未解决现实生活中某项行政行为的行政相对人到底应当是谁的问题。

特点三:行政相对人是行政管理中被管理一方的当事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由于行政管理的对象复杂,行政相对人可以是公民个人、企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等。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行政相对人在贯彻实施行政法中具有主导的、主动积极的地位,而不是从属的、被动消极的地位。

理解一:行政相对人的动态地位

行政相对人的地位并非静止不变,不能仅从行政执法时接受命令和处理以及被强制或处罚的状态来看待行政相对人的地位。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的制定、遵守、执法、司法以及监督行政等各个阶段,其法律地位是不同的。行政相对人作为国家的主人,作为受行政主体服务的对象,其地位应该是主导的、主动积极的,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从属的、消极被动的地位。行政主体不能总是以高于对方、压制对方、享有特权的观念来进行行政管理活动。

理解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体现了其在行政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行政相对人的具体法律地位因其在不同行政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同而有所差异。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作为管理者享有强制、命令、指挥、制裁等权力,处于主导地位;而行政相对人作为被管理者,由于行政公务优先、推定有效及不停止执行等原则,具有服从和接受管理的义务,因此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处于不平等地位。然而,在监督与救济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处于监督主体、请求人和原告等地位,享有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利、请求权利、诉讼权利等,应与行政主体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拥有较多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而行政相对人只需履行服从管理的义务。

理解三: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与身份

行政相对人所享有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律地位与身份的权力,并不因成为行政相对人而发生变化。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包括依照行政法规定的权利和受行政法确认和保护的权利,前者可称为公法上的权利,后者可称为私法上的权利。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上的义务是遵守和服从国家行政管理的规定。

理解四:行政相对人的差异

行政相对人的具体法律地位会因其存在的状态和所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内容不同而产生差异。例如,公民因为其自然人的身份享有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申请结婚登记权等;法人组织也会因企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的不同而享有不同的法律权利,如企业法人享有申请营业执照和经营自主权,事业单位享有自主发展权等。

行政复议法热门知识

  1. 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
  2. 自由选择制度
  3. 行政复议程序
  4. 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是否可行
  5.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构成要件
  6. 地方性法规备案规定
  7. 行政许可程序的重要性
行政复议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