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概况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反倾销法律知识

一、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概况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3

 
418000
中国对外反倾销现状分析概述

(一)立法进程

我国的反倾销立法始于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该法规定了对倾销到我国的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的基本原则。然而,该法仅在第30条和32条中对倾销和反倾销做出了规定,缺乏具体可操作性。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1997年3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下称《条例》)。我国的《条例》参照了1994年GATT《反倾销协定》,但由于时间紧迫和缺乏实践经验等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条例》在立法层次、反倾销实体和程序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和漏洞。为了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充分体现“公开”或“透明度”原则,2001年11月26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简称新《条例》),于2002年1月1日起生效,同时废止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这标志着我国自1997年建立的反倾销法律框架得到进一步完善。此后,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最高人民法院等机关陆续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使相关规则更加细化和可操作。

(二)立法动机

我国的《条例》明确指出:“为了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条例。”从政治目的来看,反倾销立法的实质在于保护国内产业。尽管新《条例》已删除了“保护国内产业”作为立法宗旨之一,但实质上保护国内产业的最终目标仍然存在。之所以在总则中删除“保护国内相关产业”是因为《1994GATT》、《反倾销守则》、《反倾销协议》等均未明确规定保护国内产业作为立法宗旨。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华反倾销与我国的对外开放步伐相伴相生,外国厂商利用倾销手段对我国出口的实例比比皆是。这些倾销给中国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损害。而中国在遭受外国反倾销的同时,由于国内没有反倾销法规,对国外的倾销却完全没有防御能力。《条例》的颁布使中国企业能够对外国的倾销主动起诉,同时作为一种战略性的威慑手段,为我国政府抑制对中国商品歧视性的反倾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对抗性反倾销措施,限制外国对中国商品频繁进行反倾销调查,以维护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因此,反倾销立法可以从两个方面保护国内相关产业。

国际贸易热门知识

  1. 逃避海关关税的法律责任
  2.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3.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4. 我国矿产品的检验规定
  5. 我国外资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含义
  6. 票据市场的客户细分
  7. 进口合同上型号打错有问题吗
国际贸易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