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3
1997年3月,原国家计委、司法部发布了《律师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旨在规范律师收费行为。然而,由于各地律师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央一直未能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为此,2000年4月,原国家计委、司法部发布文件,要求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与司法行政部门共同制定律师服务收费标准。大多数省份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临时标准。然而,随着我国律师业的迅速发展,这一暂行办法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2006年,司法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新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律师收费的标准、方式、程序、监督机制和处罚措施等各个环节。根据办法的规定,律师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和便民利民的原则。办法严格规范了律师服务收费环节和收费程序,明确禁止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群体性案件以及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婚姻、继承等民事案件实行风险代理收费。
对于律师服务收费发生争议的情况,办法规定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委托人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律师事务所所在地的律师协会、司法行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提起调解申请,也可以选择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自新办法实施以来,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各地律师协会与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这些措施包括组织学习宣传,使广大律师熟知并严格执行办法的各项规定,并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办法的主要内容;指导、督促各地制定本地区律师服务收费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收费标准;开展律师服务收费大检查,督促律师事务所建立健全律师收费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堵塞漏洞,提高管理水平,发挥好律师事务所在规范收费中的基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