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适用范围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9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有义务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如要求听证,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听证程序
1. 参会人员核实
在听证会开始前,首先由书记员核实申请人、案件调查人以及其他参与听证的人员是否到场,并核实其身份的真实性。
2. 宣布听证会纪律和参与人权利义务
书记员宣布听证会的纪律,并向参与人员说明其在听证会中的权利和义务,报告主持人听证会可以开始。
3. 确认主持人和书记员身份
听证主持人介绍自己和书记员的身份资格,并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如果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并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以决定是否回避;如果申请回避的是听证员或书记员,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做出决定。当事人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不满,可以申请复核一次。
4. 宣布听证事项和案由
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的事项,介绍案由,并说明听证会的目的和宗旨。之后,调查人将说明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证据、处罚依据以及拟作出的处罚。
5. 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当事人有权就调查方公布的事实、依据以及自己的主张进行陈述和申辩。
6. 质证和辩论
在听证主持人的主持下,调查人和听证申请人进行质证,并展开辩论。
7. 其他参与人陈述
其他参与听证的人员,如第三人或证人,可以进行陈述。
8. 最后陈述
调查人和听证申请人进行最后陈述。
9. 宣布听证会结束
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结束。听证会结束后,主持人应及时制作听证报告书。听证会作为一个内部审查把关的程序,承担着"安全阀"的作用。因此,行政处罚听证报告书以及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处罚依据和处罚建议提出的意见,对行政机关负责人的最终决策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