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适用范围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听证适用范围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9

 
411041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有义务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如要求听证,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听证程序

1. 参会人员核实

在听证会开始前,首先由书记员核实申请人、案件调查人以及其他参与听证的人员是否到场,并核实其身份的真实性。

2. 宣布听证会纪律和参与人权利义务

书记员宣布听证会的纪律,并向参与人员说明其在听证会中的权利和义务,报告主持人听证会可以开始。

3. 确认主持人和书记员身份

听证主持人介绍自己和书记员的身份资格,并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如果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并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以决定是否回避;如果申请回避的是听证员或书记员,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做出决定。当事人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不满,可以申请复核一次。

4. 宣布听证事项和案由

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的事项,介绍案由,并说明听证会的目的和宗旨。之后,调查人将说明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证据、处罚依据以及拟作出的处罚。

5. 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当事人有权就调查方公布的事实、依据以及自己的主张进行陈述和申辩。

6. 质证和辩论

在听证主持人的主持下,调查人和听证申请人进行质证,并展开辩论。

7. 其他参与人陈述

其他参与听证的人员,如第三人或证人,可以进行陈述。

8. 最后陈述

调查人和听证申请人进行最后陈述。

9. 宣布听证会结束

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结束。听证会结束后,主持人应及时制作听证报告书。听证会作为一个内部审查把关的程序,承担着"安全阀"的作用。因此,行政处罚听证报告书以及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处罚依据和处罚建议提出的意见,对行政机关负责人的最终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
  2.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
  3.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规定
  4. 情报活动阶段:问题发现与目标确定
  5. 拒绝协助调取证据的行为是否违法
  6. 行政案件的分类
  7.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未按规定编制审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