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1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从犯类型:
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扮演次要角色的犯罪分子。虽然他们直接参与了实施犯罪行为,但在整个犯罪活动中的作用相对较小。例如,在犯罪集团中,他们听命于首要分子,参与了部分犯罪活动。起次要作用的正犯通常罪行较轻,情节不严重,并没有直接导致严重后果。
帮助犯是指为正犯的犯罪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的犯罪分子。他们没有直接参与犯罪的实施,但为正犯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共同犯罪中,帮助犯提供方便,创造有利条件,排除障碍等。例如,提供犯罪工具,窥探被害人行踪,指点犯罪地点和路线,提出犯罪时间和方法的建议,以及帮助窝藏其他共同犯罪人以及窝赃、销赃等。
从犯的作用可以是起辅助作用的帮助犯,也可以是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或教唆犯。实行犯并不一定是主犯,有可能属于从犯,这取决于其作用是否为次要。
主犯与从犯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区分:
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提出犯意者通常是主犯,而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是从犯。然而,这个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也属于主犯,而不是从犯。
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是主犯,而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是从犯。
多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全部共同犯罪活动的通常是主犯,而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较少的犯罪分子,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是从犯。
主犯的实施行为通常强度较大,手段残忍,技巧熟练。而从犯的实施行为强度通常较小,或者技巧不够熟练。
由于行为强度大或者技巧熟练,主犯通常对犯罪结果的影响较大,是造成犯罪结果的主要原因。而从犯由于初次作案、行为强度小,或者技巧不熟练,通常对犯罪结果只起很小的作用,甚至没有起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