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强制执行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一般规定法律知识

什么是强制执行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5

 
407953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时候,债权人可以带上相关的证据到法院起诉债务人。经法院判决后,债务人要判决结果执行,债务人不执行的债权人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那么强制执行法官主动终结执行程序的规定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解答。

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明确的执行内容,运用国家强制力量,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确保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法律效力的文书包括民事判决书、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确认调解协议裁定、支付令等。这些文书一旦生效,义务人就必须自动履行。如果拒不履行,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人称为申请人,被指定履行义务的人称为被执行人。

强制执行法官主动终结执行程序的规定

根据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结案标准的通知》第三部分第8条规定,如果执行程序在一定期间内无法继续进行且满足以下情形之一,经合议庭评议,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并结案:

1、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书面同意终结执行程序;

2、因被执行人无财产而中止执行满两年,并经查证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

3、申请执行人明确表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或财产线索,并在人民法院尽力调查财产后对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认定表示认可;

4、被执行人的财产无法拍卖变卖,或者动产经两次拍卖、不动产或其他财产经三次拍卖仍然流拍,并且申请执行人拒绝接受或依法无法交付抵债,经人民法院尽力调查财产后,确认被执行人确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

5、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歇业后既无财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并且没有能够依法追加变更执行主体;

6、经人民法院尽力调查财产措施,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虽有财产但不宜强制执行,当事人达成分期履行和解协议;

7、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属于特困群体,并且执行法院已经给予其适当救助资金。

终止执行的适用要求

根据《关于规范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结案标准的通知》第三部分第9条规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裁定书中应载明执行标的总额、已执行的债权数额和剩余的债权数额,并说明申请执行人在具备执行条件时,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剩余债权;

2、执行法院在下达裁定前应告知申请执行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如果申请执行人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有异议,执行法院应另行派员组织当事人就被执行人是否有财产可供执行进行听证;如果申请执行人提供了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执行法院应重新调查核实提供的线索,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应继续执行。

执行程序热门知识

  1.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
  2. 销售未遂的行政处罚程序及原则
  3. 房屋拍卖的法律程序
  4. 执行董事与经理的身份和职权
  5. 经济适用房法院的拍卖限制
  6. 什么是强制执行
  7. 执行庭案件审批的时限
执行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