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违法举报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7
我们如果发现了有人存在的一些违法乱纪行为的话,特别是官员这个时候就可以收集证据进行举报,但是有的人是属于违法举报的行为,这种情况如何对待?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中的相关规定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方面,特别强调了对涉及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和党员反映问题的处理。根据准则的规定,任何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不得隐瞒不报、拖延不办,对涉及举报问题的领导干部应回避,不得干预或插手组织调查。这些规定是为了营造党内民主监督环境,畅通党内民主监督渠道。
举报在反腐倡廉实践中的作用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的实践来看,涉及违纪违法问题的举报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信访举报是监督执纪的第一道程序,是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持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氛围的重要内容。根据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281.3万件,处理问题线索53.4万件,立案33万件,结案31.7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6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4万人。2015年中央3轮巡视期间,受理各类信访12万余件,发现反映一批领导干部问题线索,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案件中,超过一半的线索来自于巡视。因此,要按照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以纪律为尺子,及时挖掘出反映党员干部问题的线索,为监督执纪问责提供支持。
党员举报的权利和义务
党章赋予党员举报的权利,也规定了党员应尽的义务。党章规定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党章还规定党员必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根据准则的规定,党员有权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纪违法的事实,并提倡实名举报。准则明确规定,对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的党员,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打击报复,不得擅自进行追查,不得采取调离工作岗位、降格使用等惩罚措施。
处理举报的原则
当然,准则也强调,党员、干部反映他人问题应该出于党性,通过党内正常渠道实名进行,不得散布小道消息,不得散发匿名信,不得诬告陷害等。党组织既要严肃处理对举报者的歧视、刁难、压制行为,特别是打击报复行为,又要严肃追查处理诬告陷害行为。对受到诽谤、诬告、严重失实举报的党员,党组织要及时为其澄清和正名。要保障党员申辩、申诉等权利。对执纪中的过错或违纪行为,要依规及时纠正、消除影响,并追究有关组织和人员的责任。
监督权力行使的依据
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也必须依纪依法进行。纪检监察、司法机关严格按程序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调查。个人不得自行决定或受指使对党员、干部采取非法调查手段。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追究纪律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