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判决后发现新证据的处理方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刑事判决后发现新证据的处理方式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4

 
402356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方式

根据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可以使用严格证明和自由证明两种不同的证明方式。严格证明要求在法庭上按照法定的举证、质证等程序进行证据的调查;而自由证明则无此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证据是否在法庭上出示以及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调查。根据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48条第2款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根据1998年《解释》第58条和2012年《解释》第63条的规定,证据必须经过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除非法律和《解释》另有规定,任何证据材料都必须经过严格证明方式,即必须经过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庭审后出现的新证据的情况

在司法实践中,庭审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类型的新证据:1. 根据2010年《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死刑证据规定》确立了瑕疵证据补正原则。开庭后,侦查机关可能会出具各种书面材料,用以证明刑讯逼供有无问题的羁押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谈话记录、物证与书证等实物证据的来源。这些材料用于证明证据的合法性或对瑕疵证据进行补正。2. 根据2012年刑诉法及其解释,在特别程序中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开庭后,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的情况日渐增多。由此产生的和解事实以及和解协议等新的证据材料需要法院审查,但法律并未就这些案件的证明程序作出特别的规定。3. 一些案件中,被告人在庭审后可能会进行检举揭发,公安机关会进行相应查证,并出具一些用以证明被告人有无立功情节的证据材料。

庭审后新证据的处理方式

对于庭审后取得的新证据,如果要求通过重新开庭查证的方式来解决,虽然可以提高诉讼的公正度,但会增加诉讼成本并延长诉讼周期。为了缓和严格证明的僵硬性,追求诉讼程序的灵活性和迅速性,降低诉讼成本、加快诉讼流程,可以采用严格证明和自由证明两种方式进行处理。根据《死刑证据规定》第38条和2012年《解释》第220条第2款的规定,人民检察院、辩护人补充的和法庭庭外调查核实取得的证据,法庭可以庭外征求出庭检察人员、辩护人的意见。如果双方意见不一致,有一方要求人民法院开庭进行调查的,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对于公诉人、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补充和法庭庭外调查核实取得的证据,应当经过当庭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除非经庭外征求意见,控辩双方没有异议。根据上述规定,对于庭外取得的证据,不必一律采用严格证明方式即无需重新开庭进行质证,而是区分情况,采用“征求控辩双方意见”或者“开庭质证”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哪些证据应采用严格证明方式,即是否需要开庭质证,以及哪些证据可以采用自由证明方式,需要根据证明对象的重要程度以及证据本身的性质来决定。

不同类型新证据的处理方式

根据新证据所证明事实的重要性和是否有利于被告人,可以确定不同类型新证据的处理方式:1. 对于用以直接证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定罪证据,需要采用严格证明方式,即需要恢复法庭调查,经过法庭质证之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采用。2. 对于用以补正或合理解释直接定罪证据的新证据,可以采用自由证明方式,无需恢复法庭调查。但为了保护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知情权和有效参与,应当告知并征求控辩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如果控辩双方对此表示认可,则可以直接采用;如果一方对此持有异议,要求开庭进行调查的,法院应当采用严格证明方式,恢复法庭调查程序。3. 对于仅作为补强证据使用、缺乏关键性定罪证据的新证据,可以基于其他证据来认定相关事实,无需重新开庭恢复法庭调查。在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无异议后,可以直接采用。此外,对于刑法中规定为法定刑升格条件的量刑情节,应当采用严格证明方式,即恢复法庭调查,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但对于降格法定刑条件的情节,如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的证据材料,无论其是由被告方还是检方提出,或者法官依职权获取,都应允许采用自由证明方式,无须恢复法庭调查。

刑事审判中新证据的界定及分类

新证据的界定

刑事审判中新证据的界定需要关注证据本身的特点以及对审判程序的影响。一般认为,新证据需要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形式要求即证据的"崭新性",以及证明要求即证据的"显著性"。只有那些新的且足以影响定罪量刑的证据才属于新证据。对定罪量刑没有实际影响的新证据,例如不具有实际证明价值的证据或重复性证据,都不属于新证据。

新证据的认定时间节点和范围

根据不同的诉讼阶段和程序,刑事审判中新证据的认定时间节点和范围有所不同。1. 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认定以原判决、裁定生效为时间节点,包括原判决、裁定生效后新发现的证据,原判决、裁定生效前已经发现但未予收集的证据,原判决、裁定生效前已经收集但未经质证的证据,以及原判决、裁定所依据的鉴定意见、勘验、检查等笔录或其他证据被改变或否定的情况。2. 二审程序中的新证据认定以一审判决为时间节点,包括一审判决后新发现的证据,二审前已经发现但未予收集的证据,一审判决生效前已经收集但未经一审质证的证据,以及一审判决所依据的鉴定意见、勘验、检查等笔录或其他证据被改变或否定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刑事审判中的新证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审判程序来确定,以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证据的合法性。
延伸阅读
  1. 刑事案件二审是否可以不开庭审理
  2.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的程序和职权
  3. 网络游戏中的维权问题及法律保障
  4. 一、申请事故伤残评定的程序
  5. 原告起诉及起诉材料的递交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一、上诉程序及开庭时间
  2.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
  3. 一审法官未送达上诉材料的处理方式
  4. 民事案件法院二审流程
  5. 法院申请支付令:步骤及要求?
  6. 网上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吗
  7. 有民事判决可申请支付令吗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股东会股权转让协议范本
  2. 股东内部股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股权转让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