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1
根据《信访条例》,信访受理的范围包括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的职务行为不服的情况提出建议或意见,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不服的,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对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不服的,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对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不服的,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对社会团体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的职务行为不服的,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的职务行为不服的,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根据《信访条例》,以下事情不在信访部门的受理范围内:
人大、法院、检察院的事情不归信访部门管。
涉诉涉法等其他法定途径处理的事情不受理。
办理期内不重复受理。
已经终结的不再受理。
根据《信访条例》规定,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向有关机关提出,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法院、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其提出。
根据《信访条例》,不属于信访场所的地方不应该去上访。
《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
信访有多种途径,包括写信、网上信访、打电话、发传真和走访。
除了传统的走访方式外,如今的网上信访成为主要的途径。根据国家信访局的统计数据,今年1至6月份,全国信访量中41%是网上信访,已超过来访(37%)和来信(22%)的数量。
从整体趋势来看,信访总量正在持续下降。今年1-6月份,信访总量下降幅度达到18%。
信访并不仅限于信访局,各级政府部门和委办局也有承担信访职能的窗口。
例如,对于当地政府违规征地的问题,可以向国土部门投诉;对于村干部贪污补偿款的问题,可以向纪委举报;对于申请不到低保和救济的问题,可以向民政部门咨询和反映。
当事情涉及多个部门或不清楚由谁负责处理时,可以向信访部门反映。
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不再受理越级上访。
根据去年实施的依法逐级走访的相关办法,各级信访部门不再受理越级上访。去年,国家、省、市、县四级受理的信访量占比分别约为7.5%、19.6%、33.8%、39%,形成了“正金字塔”结构。
信访人可以将信件寄给各级信访局、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
例如,可以写信给从中央到县级的各级信访局,也可以写信给各级政府部门,甚至可以写信给各级领导。
信件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寄到相应的地址,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递交给相关部门。
进行网上信访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在国家信访局网站上进行实名注册,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必填项目。
选择“投诉请求”来提出求决、申诉,选择“建议征集”来给党和政府提意见。
选择事发地点、问题类别、是否允许公开等,还可以添加联名人,贴附件。
可以跟踪信访件的办理进度,还可以对办理情况进行评价。
目前网上信访要求实名,一些省市区信访局网站不要求实名注册,但提醒信访人,这样会影响核实和办理。在网上提交信访件时,即使勾选了“允许公开”的选项,个人信息也会受到保护。
根据《信访条例》,以下行为被视为违法:
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是违法行为。
以下行为属于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打市长热线也是一种信访方式。
很多省市区开通了像“12345”等省长、市长、区长热线,这也是信访的通道之一。
如果对处理意见不满意,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查。如果对复查结果仍不满意,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但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
在30日内向原办理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查,上一级行政机关需要在30日内作出书面复查意见。
在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上一级行政机关需要给出书面复核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