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9
过去,一直认为对企业经理及员工最好的激励约束机制会出问题。问题出在制度设计本身还是制度实施环境不足?在美国,为什么股票期权制在20世纪90年代风光一时,但在2000年美国股市下跌时却不再受欢迎,而且股票期权制的弊端暴露无遗?在美国法律制度健全、个人信用较好的情况下,股票期权制也会出问题,那么在中国的转轨经济中推行股票期权制能够成功吗?
过去,国内许多研究认为,中国的上市公司质量低下是因为对公司经理的激励不足,这必然导致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低下,相应地,股东无法获得满意的回报。因此,有人认为国有上市公司推行股票期权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也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推广股票期权制的公司在业绩和公司质量上有所改善。但是,国有上市公司的质量低下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是因为国有上市公司的经理收入不足、激励太弱,还是因为国有上市公司的经理贡献太大而收入水平太低?推行股票期权制能够增强对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吗?中国推行股票期权制能够有效吗?
实际上,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目前国有上市公司的经理大多数并不是贡献太多、获得太少,相反,他们正在分享两种体制的好处,而没有承担任何成本。一方面,一些国有上市公司的经理享受计划经济的好处,他们的任职不需要公开选拔竞争。其中一些人的任职与个人素质无关,也与工作业绩无关,而完全取决于他们与任命官员的关系或忠诚度。同时,他们的经营业绩并不取决于个人能力和努力,而取决于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给予其企业的条件。即使该公司经营最差,违法乱纪行为最严重,由政府分配的资源仍然以资产重组的方式存在。例如,郑*文公司,无论个人行为多么恶劣,公司亏损多么严重,仍然能够以各种方式起死回生。想象一下,如果像郑*文这样的公司都能够恢复上市,那么哪家上市公司不可能永远存在呢?既然公司必然存在,那么公司经理的表现好坏会有多大差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