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庭审过程的程序及法庭纪律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庭审过程的程序及法庭纪律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05

 
400209
法律上面存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那么对于民事诉讼又有哪些相关的知识,以及民事诉讼是需要进行审判的,那么大家是否对于审判有什么相关的了解,那么接下来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对于民事诉讼法庭审现场是怎样的的相关知识进行具体的介绍,希望可以解惑。

一、庭前准备工作

书记员应提前到达法庭,进行以下开庭前准备工作:

(1) 宣布:请诉讼参加人入庭就坐,并检查诉讼参加人出庭情况。若有一方诉讼参加人未到庭,应立即报告审判长处理。

(2) 宣布:请诉讼参加人出示身份证件,并核对其身份。若有证人、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专家等出庭,还应核对其身份后请其退席,等候传唤。

(3) 核实诉讼材料的收悉情况,包括《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诉讼风险提示书》、《举证通知书》、《告知审判庭组成人员通知书》和开庭传票及通知书等。

(4) 检查旁听人员是否适合,是否有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如发现不适合旁听的人员或未经批准的记者,应请其退出法庭。

二、宣布法庭规则和法庭纪律

书记员宣布法庭规则和法庭纪律,具体内容以《法庭规则》为准。全体人员应关闭手机和传呼机的铃声。

三、法官入庭和报告庭审前准备情况

书记员引领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入庭。待法官坐定后,请当事人和委托代理人入庭按席位就坐。书记员宣布肃静,并向当事人交待诉讼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应当遵守的法庭纪律。

四、正式开庭活动

审判长敲击法槌后宣布开庭。

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身份,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若当事人为法人,还需核对法人名称和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职务。委托代理人为律师的,还需核对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并要求出示律师执业证和宣读委托书及代理权限。

审判长分别询问原告、被告、第三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确认他们已听清楚审判长交待的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和应当遵守的诉讼秩序,并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以上为民事诉讼庭审过程的程序及法庭纪律,其中包括庭前准备工作、宣布法庭规则和法庭纪律、法官入庭和报告庭审前准备情况以及正式开庭活动。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上级法院审理下级法院管辖一审民事案件的权利
  2. 一审刑事案件审理期限需要多少时间
  3. 从宪法的角度看简易程序
  4. 江歌案庭审临近,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
  5. 刑诉一审是否开庭审理
  6. 刑事申诉的程序与条件
  7. 合并审理的前提条件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