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程序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31
裁员条件:
根据1994年11月4日劳动部颁布的《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第2条规定,以下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进行裁员:1.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并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以下情形符合裁减条件:(一) 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情况;(二)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情况;(三)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情况;(四)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
裁员程序:
根据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5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确需裁减人员的情况下,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2. 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机及实施步骤,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办法;3. 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4. 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5. 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并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