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3
我国行政机关中存在着互相扯皮、推诿责任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职责、权限和主体地位的不明确。为了实现依法行政,首先需要确定复杂的行政组织的主体资格,这是依法行政的必要条件。
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作出的,具有国家强制力,并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只有行政主体作出的行为才具有行政行为的效力,不具备法定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为不具备行政行为的效力。
确定行政机关能否成为行政诉讼的被诉人,首先要确定该行政机关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确定被诉行政行为的被诉人,需要考虑该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是哪一个行政机关。
行政活动是由国家公务员实施的,公务员数量众多且各异。根据依法行政的原则,要求存在行政主体,由其统一众多、先后不同公务员的行为,承担由各个公务员行为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行政主体是保证行政活动连续统一的一种法律上的技术。
综上所述,行政主体的概念在行政法学中的应用不仅基于理论要求,更重要的是基于实践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