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05
法定抚养人是指根据法律明确规定,对孩子负有义务抚养的人。
指没有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无扶养能力的人。
指无法从事必要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人。
指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
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根据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被抚养人是与直接受害人有法定抚养关系的人,包括父母、子女、夫妻、有抚养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有抚养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还包括有抚养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此外,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已满16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除外)以及丧失劳动能力且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人也属于被抚养人。
对于未出生的胎儿,为避免胎儿出生后再次起诉可能找不到加害人的风险,法院通常会判决赔偿义务人将胎儿的抚养费存入法院。如果胎儿出生为活体,法院将该笔抚养费交给胎儿的母亲保管;如果胎儿出生不是活体,则由法院将该笔抚养费返还给赔偿义务人。
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被抚养人的确认应限于因受年龄、身体或精神限制而无法从事必要的生产经营活动,且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这些人包括16岁以下或由医院证明长期生病和残疾等无经济来源的人,并且必须是死者生前的抚养人。对于虽然无劳动能力但有其他经济来源的人,不应该赔偿死者生前被抚养人的生活费。
此外,在受害人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之前并不需要实际抚养,而在受害人受害后丧失了生活来源或在受害人受害后出生的子女,也应支付必要的生活费。
根据规定,被抚养人的生活费按照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标准进行计算。如果被抚养人为未成年人,则计算至18周岁;如果被抚养人丧失劳动能力且没有其他生活来源,则计算20年。然而,对于60周岁以上的人,每增加1岁减少1年;对于75周岁以上的人,按照5年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被抚养人生活费 =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18 - 实际年龄)÷ 对被抚养人承担抚养义务的人数 × 伤残赔偿指数(如果受害人死亡,则不需要乘以伤残赔偿指数)。
被抚养人生活费 =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 20年 ÷ 对被抚养人承担抚养义务的人数 × 伤残赔偿指数(如果受害人死亡,则不需要乘以伤残赔偿指数)。
被抚养人生活费 =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 [20 - (实际年龄 - 60)]年 ÷ 对被抚养人承担抚养义务的人数 × 伤残赔偿指数(如果受害人死亡,则不需要乘以伤残赔偿指数)。
被抚养人生活费 =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 5年 ÷ 对被抚养人承担抚养义务的人数 × 伤残赔偿指数(如果受害人死亡,则不需要乘以伤残赔偿指数)。
如果有多个被抚养人,赔偿义务人承担的年赔偿总额不得超过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