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的委托辩护权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06
很多的案件有时候都是可以进行委托人的,那么对于委托辩护人又有哪些人可以进行委托,那么以下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进行介绍,希望大家可以知道委托人的相关知识的具体介绍,希望大家一起与小编进行详细的了解。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委托辩护权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人员有权委托辩护人:
-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本人
-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包括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
-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委托的人
聘请辩护人的权利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自行辩护或委托辩护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有义务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辩护权利。具体表现在:
- 公安机关应及时将犯罪嫌疑人委托律师的请求转交相应的律师事务所、当地律师协会或司法行政机关。
- 人民检察院应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后三日内,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 人民法院应在受理自诉案件后三日内,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在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在开庭前十日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若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应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或在必要时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提供辩护。
刑事案件中委托辩护的时机
-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3条,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应在受理自诉案件后三日内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 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自案件移送到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具体表现为: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人民检察院应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后三日内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对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应在移送审查起诉部门之日起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1条,开庭前十天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
刑事案件中指定辩护的适用情形
我国的指定辩护仅适用于审判阶段,被指定的辩护人只能是律师。具体情形包括:
- 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提供辩护。指定辩护人的情形包括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本人无经济来源且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查明、本人无经济来源且家属不愿承担辩护费用、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具有外国国籍、案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可能影响正确定罪量刑的起诉意见和移送的证据材料。
- 被告人盲、聋、哑或限制行为能力,或在开庭审理时未满18周岁且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提供辩护。
- 被告人可能被判处刑罚且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提供辩护。
如何选择刑事辩护律师
教育背景
委托人可以根据律师的教育背景来选择刑事辩护律师。虽然法律并未规定律师必须出自法学院或法学专业,但具有知名法学院校教育背景的律师通常具备全面的法学理论基础,能够综合考虑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案件中进行多角度的论证和辩护。而非法学专业毕业的律师则在某些特定领域更具特色。因此,委托人可以根据案情是否具有专业性要求来选择律师。
办案经验
律师的办案经验是选择刑事辩护律师的重要因素。辩护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经验的积累是成熟律师必备的素质。办理了大量刑事案件的律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辩护技巧,能够将许多成功的经验转化为理论,指导具体个案的办理,从而在刑事辩护中游刃有余,取得更好的效果。
律所品牌
律师事务所的品牌是其多年办案形成的社会认可标志,也是律师实力和业绩的体现。知名的规范化律师事务所对执业律师要求较高,管理严格,律师实力相对较强,影响力也较大。因此,选择律师时可以考虑所在律所的品牌和声誉。
执业道德
优秀的律师不仅应具备业务精湛的能力,还应具备执着、敬业和诚信的品质。律师不应以委托人法律知识的欠缺为由进行欺骗或疏于努力。根据律师管理规定,刑事辩护律师不得向委托人承诺判决结果。负责任的律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对案件事实、证据、性质和可能的量刑等进行分析,既不夸大风险吓唬委托人,也不以无罪、缓刑等结果诱导委托人聘请其作为辩护人。因此,在选择刑事辩护律师时,委托人应保持警惕。
委托辩护的法律义务
委托他人代表自己行使合法权益时,委托人需出具法律文书。委托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反悔委托事项。如果被委托人违背国家法律的任何权益,委托人有权终止委托协议。在委托人的合法权益范围内,被委托人行使的职责和责任由委托人承担,被委托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