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13
听证程序是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为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提供申辩和质证的机会的一种程序。以下是听证程序的主要规则:
在行政机关作出上述较重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事先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如果要求举行听证,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并承担听证的费用。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当事人在被处罚之前能够充分申辩和质证,避免给当事人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需要注意的是,行政拘留的情况下,由于《行政处罚法》没有规定听证的程序,因此不再进行听证。
(1)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的3日内提出。
(2) 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
(3)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4) 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负责支持,如果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权申请回避。
(5) 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1-2人代理。
(6) 在听证会上,调查人员将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而当事人则有权进行申辩和质证。
(7)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经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行政机关在听证结束后,依照一般程序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罚决定。听证笔录是调查结果之一,是行政处罚的一项证据。需要注意的是,与《行政许可法》中的听证笔录的“案卷排他性原则”不同,行政处罚中的听证笔录只是“证据之一”,而不是唯一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