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质证的证据是否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未经质证的证据是否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8

 
389117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证据必须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进行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质证的例外情况

然而,《证据规定》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认可并记录在卷的证据,在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此外,根据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证人在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时出席陈述证言的,可视为出庭作证。

拒绝质证的后果

在审判实践中,如果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超过举证期限提供的、不明确是否属于新的、但对案件处理结果起关键性作用的证据,拒绝发表质证意见。法官为保证裁判公正,会要求该方当事人先发表质证意见,并告知其质证并不意味着其认可该证据为新的证据,但如果该方当事人仍然不同意质证,法官是否因该证据未经对方当事人质证而不予采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不经当庭质证的例外情况

按照原则,证据必须经当庭质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然而,在实际审判中,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即不经当庭质证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法官会对该证据进行形式和实质审核,并决定是否将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拒绝质证的后果

对于一方当事人拒绝对另一方当事人提交的逾期的、不明确是否新的、但对案件处理结果起关键性和实质性作用的证据发表质证意见的情况,法官会将其视为被告放弃质证的权利。这种情况类似于被告既不提交答辩状,又没有提供证据或不参加证据交换,且拒不出庭的情形。这并不影响法官根据《证据规定》第六十四条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实质性的审核和判断。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
  2.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
  3. 情报活动阶段:问题发现与目标确定
  4. 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的合法性讨论
  5.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未按规定编制审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6. 行政诉讼中的认证规则
  7. 行政诉讼证据中的书证是否可以单独作为定案依据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