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01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一个人在被胁迫的情况下实施了犯罪行为,那么他将被视为胁从犯,与施加胁迫的人一起构成共同犯罪。对于胁从犯,根据他的犯罪情节,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故意犯罪。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犯罪是因为过失而导致的,不会被视为共同犯罪。对于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将根据他们所犯的罪行分别进行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将被视为主犯。
如果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犯罪组织来共同实施犯罪,那么这个组织将被视为犯罪集团。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将根据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进行处罚。
对于不符合上述第三款规定的主犯,将根据他所参与的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对于被胁迫参与犯罪的人,将根据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与犯罪的人,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首先,在主观上,虽然胁从犯明知自己参与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但从内心来说,他并不愿意或者不完全愿意参与共同犯罪,只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暴力威胁才参与了共同犯罪。
其次,在客观上,胁从犯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的实施,但是他的犯罪行为显得比较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
胁从犯只包括被胁迫参与犯罪的情况,不包括被诱骗而参与犯罪的情况。
被胁迫参与犯罪的人并没有完全丧失意志自由,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不完全自愿地参与,并且仍然保留了选择的自由。如果行为人的身体完全受到外在的暴力强制,完全丧失了选择行动的自由,那么可以认为是不可抗力或紧急避险而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