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09-18
结婚的法定条件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结婚当事人本身及双方之间必须符合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男女双方必须完全自愿结婚,不得受到任何形式的强迫或第三方的干涉。
2.结婚年龄要符合法定要求,男方不得早于22周岁,女方不得早于20周岁。
3.符合一夫一妻制,禁止多配偶制度。
4.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以及患有麻风病未经治愈或患有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父母亲友的建议并不等同于干涉,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结婚并不排斥听取父母亲友的善意建议。然而,父母以断绝父母子女关系或不提供财力支持等手段强行干预是不应该的,也是无效的。
此外,国家鼓励晚婚晚育,以拉长两代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控制人口总量。晚婚晚育应适度,而非越晚越好。国家规定男性年满25周岁、女性年满23周岁即可晚婚。国家对晚婚晚育只是鼓励,具体鼓励措施包括法定的晚婚假、晚育假以及单位或地区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提倡晚婚并不意味着当事人未满25周岁(女性未满23周岁)就不能结婚;只要当事人达到法定婚龄并符合其他法定结婚条件,就有权结婚,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都是违法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地方和单位可能与当事人签订了晚婚晚育合同,该合同是合法的意思表示,任何一方违反合同将承担约定的义务和违约责任。单位在合法范围内对当事人进行处分或处罚也是合法的。
禁止结婚的直系血亲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得结婚。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是指与自己具有同一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旁系血亲,包括兄弟姊妹(不包括没有血缘关系的异父异母兄弟姊妹),伯、叔与侄女,姑与侄、舅与甥女,堂兄弟姊妹和表兄弟姊妹等。
结婚的法定程序是指男女双方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的一系列步骤。我国传统习惯认为举行结婚仪式是婚姻的开始,但从法律角度来看,只有领取结婚证才算是合法结婚;一旦领取了结婚证,男女之间就构成夫妻关系;而仅仅举行结婚仪式但没有领取结婚证在法律上不能成立夫妻关系。
在我国,办理结婚登记的机关在农村为县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在城市为区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如果当事人双方户口不在同一地区,可以到任何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