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7
1997年,《刑法》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对《刑法》第225条进行了进一步补充和解释。这些司法解释对于适用该罪的定罪量刑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1998年12月29日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以及1998年9月1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在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外非法买卖外汇、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将被定性为非法经营罪。
根据1998年12月23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违反国家规定,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扰乱市场的非法出版物,情节严重的行为,将被定性为非法经营罪。
根据1999年12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对于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的行为,也将被定性为非法经营罪。
根据2000年5月24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擅自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或涉及港澳台电信业务进行牟利活动,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的行为,将被定性为非法经营罪。
根据2000年12月11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伪造、变造、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件,森林、林木、林地权属证书,占用或者征用林地审核同意书、育林基金等缴费收据以及其他国家机关批准的林业证件构成犯罪的行为,将被定性为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但对于买卖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等经营许可证明,同时构成非法经营罪的行为,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2000年12月11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颁发的野生动物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特许猎捕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等公文、证件构成犯罪的行为,将被定性为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但是实施上述行为构成犯罪,同时构成非法经营罪的行为,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2001年4月18日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对于从事传销或变相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将被定性为非法经营罪。
根据2002年2月11日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非法经营国际或港澳台地区电信业务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对于擅自经营国际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电信业务或涉及港澳台电信业务进行牟利活动,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的行为,将被定性为非法经营罪。
根据2002年8月23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非法生产、销售盐酸克罗仑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扰乱药品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将被定性为非法经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