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09-25
根据传统观念,只有船舶所有人才有权利请求责任限制,因此责任限制制度被称为“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制度”。然而,随着航运的发展,船舶的经营管理模式变得越来越复杂,承担航运风险和对船舶负责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再限于船舶所有人。根据海商法,我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主体包括以下四类:
这主要指的是船长、船员和其他受雇人员
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享受责任限制。经证明,如果损失是由于责任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的,责任人无权请求责任限制。
根据《海商法》及其他相关法规的规定,海事赔偿限额按照以下标准计算:
根据《海商法》第210条的规定,对于300总吨以上船舶,人身伤亡和非人身伤亡的赔偿限额按船舶总吨位分级计算。
1.人身伤亡的赔偿限额为:
(1)总吨位300吨至500吨的船舶,赔偿限额为333,000计算单位;
(2)总吨位超过500吨的船舶,500吨以下部分适用前项规定;500吨以上的部分,应当增加下列数额:
501吨至3000吨的部分,每吨增加500计算单位;
3001吨至30000吨的部分,每吨增加333计算单位;
30001吨至70000吨的部分,每吨增加250计算单位;
超过70000吨的部分,每吨增加167计算单位。
根据交通部《关于不满300总吨船舶及沿海运输、沿海作业船舶海事赔偿限额的规定》(1994年1月1日施行),对不满300总吨的船舶以及沿海运输、沿海作业船舶的赔偿限额作了如下规定:
1.人身伤亡的赔偿限额为:
(1)超过20总吨、21总吨以下的船舶,赔偿限额为54,000计算单位;
(2)超过21总吨的船舶,超过部分每吨增加1,000计算单位。
2.非人身伤亡的赔偿限额为:
(1)超过20总吨、21总吨以下的船舶,赔偿限额为27,500计算单位;
(2)超过21总吨的船舶,超过部分每吨增加500计算单位。
(3)从事中国港口之间货物运输或者沿海作业的船舶,不满300总吨的,其海事赔偿限额依照本规定所规定的赔偿限额的50%计算;300总吨以上的,其海事赔偿限额依照《海商法》第210条第1款规定的赔偿限额的50%计算。
(4)同一事故中的当事船舶的海事赔偿限额,有适用《海商法》第210条或者本规定的,其他当事船舶的海事赔偿限额应当同样适用。
不以船舶进行救助作业或者在被救船舶上进行救助作业的救助人,其责任限额按照总吨位为1,500吨的船舶计算。
根据《海商法》第211条规定,海上旅客运输的旅客人身伤亡赔偿责任限制,按照46,666计算单位乘以船舶证书载明的载客定额计算赔偿限额,但是最高不超过25,000,000计算单位。
根据交通部《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规定》(1994年1月1日施行),对中国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作了如下规定:
1.旅客人身伤亡的,每名旅客不超过40,000元人民币;
2.旅客自带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每名旅客不超过800元人民币;
3.旅客车辆包括该车辆所载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每一车辆不超过3,200元人民币;
4.上述第2项和第3项以外的旅客其他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每千克不超过20元人民币。
此外,该规定允许承运人和旅客以书面形式约定高于40,000元人民币的赔偿限额。同时又规定,海上旅客运输的旅客人身伤亡赔偿责任限额,按照40,000元人民币乘以船舶证书规定的载客定额计算赔偿限额,但是最高不超过210,000,000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