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0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义务时表现出的不认真、马虎、草率、敷衍塞责、违令抗命等行为。这些行为极不负责任,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运作。
玩忽职守的作为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职过程中不尽职责义务的行为。他们可能马虎从事工作,草率应对事务,敷衍塞责,违反命令等。此外,他们还可能阳奉阴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胡作非为等。
玩忽职守的不作为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未能尽到应尽的职责义务。即使他们有能力履行职责,也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有的人擅离职守,不管事务;有的人虽然没有离开职位,但却不认真履行职责,不管该管的事务,不做该做的事情,听之任之等。
不同机关和单位都有自己的活动原则、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这些都是必须遵守的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只有违反了这些纪律和规章制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才能构成玩忽职守罪。因此,玩忽职守的行为形式多样,涉及面广泛,在不同领域和部门都有不同的规定。
例如,在粮食保护、防火护林、商品检验、食品卫生、文物保护、防止伤亡事故及金融管理等方面,对于玩忽职守行为以及需要依法追究责任的情况,相关法规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在处理具体的玩忽职守案件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这是认定构成各种玩忽职守罪的具体依据。
玩忽职守罪的侵犯对象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遵守纪律法规,违反规章制度,玩忽职守,不履行应尽的职责义务,导致国家机关的某项具体工作受到破坏,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运作。玩忽职守罪的对象可以是公共财产或者公民的人身及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