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4-05-30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经济合同的实施条例或者实施细则,经济合同中对于违约金的支付有具体规定。在处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时,人民法院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如果条例或者细则已经明确规定了违约金的标准,并且不允许当事人另行约定,那么当事人在合同中另行约定违约金的行为应被视为无效,仍需按照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
如果条例或者细则规定了违约金的比例幅度,并且允许当事人在法定比例幅度内商定具体比例或者数额,那么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如果在法定比例幅度之内,应被视为有效。超出法定比例幅度的部分应被视为无效,低于法定比例幅度的部分应按照法定的最低限执行。
如果条例或者细则规定了违约金的数额,但又允许当事人在合同中另行约定,不受其限制,或者规定当事人的约定优先于法定的,那么合同当事人在法定违约金的范围以外自由约定违约金的数额,这种约定应被视为有效。
如果条例或者细则没有具体规定违约金的数额,完全由当事人自行约定,那么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约定应被视为有效。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当事人滥用自行约定的权利,违约金的数额一般不应超过合同未履行部分的价金总额。超出部分不受保护。
如果对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应继续履行。具体的如何偿付违约金的问题,应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经济合同的实施条例或者实施细则进行处理。
如果由于违约已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超过违约金的,还应进行赔偿,补偿违约金不足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