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致人残疾赔偿标准解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致人残疾赔偿标准解析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7-16

 
342096

交通肇事致人残疾赔偿标准

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或护理误工费、社保补缴费、重新入职损失费、重新找工作短期生活费、暂时失业费、住院生活或采购费、返乡跨省交通费、县内交通费、跨县交通费、护理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跑腿费、起诉取证跑腿费、差旅费、因伤服药输液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或缝合伤疼费、各类复印费、衣物报废或财产损失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康复费、后续治疗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精神损害是一种无法用物质尺度来衡量的无形伤害。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精神损害抚慰金的确定需考虑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包括地区经济环境、当事人的身份、当事人的家庭背景、当事人在案件中的责任大小、社会影响力等因素,由法官依据自由裁量权在一个类似客观合理适当的范围内确定。

财产损失赔偿标准

财产损失赔偿标准根据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来确定赔偿数额。

直接损失的赔偿标准:原则上应恢复原状或折价赔偿。对于可修复的车辆、设施和物品,应赔偿维修费;对于因局部损失导致贬值的,还应赔偿贬值部分的损失;对于无法修复的,应赔偿其实际价值。

间接损失的赔偿标准:受害人因交通事故遭受的间接损失,侵害人应赔偿。例如,如果受害人以被损车辆正用于货物运输或旅客运输经营活动,要求赔偿被损车辆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交通事故责任者应予赔偿。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主体:一般主体

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主体不仅限于交通运输部门工作人员,也不仅指驾驶交通工具的人员,而包括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非交通运输人员。

交通运输人员包括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交通设备的操纵人员、交通运输活动的直接领导、指挥人员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的管理人员。他们的职责与交通运输直接相关,一旦不正确履行职责,可能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客体:交通运输安全

交通运输是指与交通工具和设备相联系的铁路、公路、水上和空中交通运输。这类交通运输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害到大量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广泛财产破坏。因此,交通肇事罪的行为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

主观方面:过失

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时可能是明知故犯,但对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违章行为,应当预见但因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而未预见,以致造成严重后果。

客观方面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由以下4个因素组成:

  1.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基础。
  2. 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必要条件之一。
  3. 严重后果必须由违章行为引起,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 违反规章制度,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运输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交通肇事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1. 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导致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
  2. 负事故同等责任,导致死亡三人以上;
  3. 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造成公共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且无力赔偿三十万元以上。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定罪处罚:

  1. 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
  2.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
  3. 明知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
  4. 明知无牌证或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
  5. 严重超载驾驶。

以上是交通肇事致人残疾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交通事故致人残疾时,除一般事故赔偿标准外,还需赔偿相应的伤残赔偿金等费用。如有其他法律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1. 交通肇事逃逸商业险赔偿标准
  2.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
  3. 交通肇事判刑后无赔偿能力的处理办法
  4.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
  5. 交通肇事罪责任认定的标准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儿童是否可以从事暑期工作
  2. 企业应支付受疫情影响的职工报酬
  3. 实习期员工辞职的法律规定
  4. 员工不胜任现有工作岗位能否随意调岗
  5. 员工应对单位的调岗行为的法律规定和应对方式
  6. 员工离职补偿协议
  7. 未签劳动合同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