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5-23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63条第二款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为我国民法范围内的代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或受领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直接对被代理人产生法律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代理分为狭义代理和广义代理。狭义代理指的是代理人以本人的名义进行的代理,即直接代理。广义代理除了包括直接代理外,还包括间接代理,即代理人以自己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然后将该行为效果间接归于被代理人。我国民法规定的是直接代理。
一个完整的代理关系具备四个特征:代理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民事活动;代理实施的行为必须是有法律效果的行为;代理人进行代理活动时独立地进行意思表示;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例如,李某受王某的委托,以王某的名义与张某签订买卖合同,这里存在三方当事人,即代理人李某、被代理人王某和第三人张某。王某将与张某签订买卖合同的代理权授予了李某,而后李某以被代理人王某的名义与张某签订买卖合同的行为的法律效果直接归于被代理人王某。
首先,代理不同于委托。代理人进行的代理活动能够在被代理人和第三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某种民事法律关系。如果活动不产生法律后果,虽然在形式上是受人委托进行某项活动,但不符合民法上的代理定义。
其次,代理亦不同于传达和居间。代理人在进行代理活动时必须独立地进行意思表示。代理的这一特征将其与传达人和居间人的活动区分开来。传达人仅向第三人转告本人已作出的意思表示,居间人只是在当事人之间进行介绍,促使双方当事人缔约或交易,而代理人则以自己的意思表示为被代理人设定权利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