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款短信中没有虚构事实,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罚金法律知识

汇款短信中没有虚构事实,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5-18

 
335431

法律咨询: 李某的短信要求陌生人汇款是否构成诈骗罪?

案情介绍

李某以"刘惠"为名伪造假身份证,并办理了一张银行卡。随后向多名不特定人发出"请汇至农行卡号:622848347034701",户名刘惠的手机短信。张某等5人收到短信后,误认为是亲朋要钱,分别共向该卡存入了89600元。

法律咨询解答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针对李某的行为,我们认为其已构成诈骗罪的构成要件。首先,李某的行为目的是非法占有。他通过发送短信要求陌生人汇款,以此来非法获取他人的财物。其次,虽然李某的短信并没有捏造事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事实上,李某已经伪造了假身份证,利用假身份证办理了银行卡,并向不特定人发送了汇款短信。同时,李某利用收到短信者中不乏正好需要汇款的时间、空间及事由上的巧合,其短信内容简单却恰恰便于隐瞒真相,让被害人误认为不需要说明理由就应该汇款。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基于错误的认识"自愿"汇款。最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个人诈骗公私财物金额达到2000元以上即属于"数额较大",达到3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达到2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而在本案中,被骗金额共计89600元,因此应被认定为"数额巨大",并受到刑事制裁。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李某的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1. 假冒担保人签名的法律后果
  2. 非法集资的处罚规定
  3. 非法集资罪的最高量刑标准
  4. 法律上对非法集资的相关规定
  5. 非法集资金额达到五万的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刑罚种类热门知识

  1.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2. 劳教和劳改的区别
  3. 如何将死缓减为无期徒刑
  4. 单位行贿罪的罚金标准及执行方式
  5. 刑罚罚金由谁执行管辖规定
  6. 刑罚罚金怎么缴纳到法院执行
  7. 刑罚罚金的减免政策有哪些
刑罚种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