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款短信中没有虚构事实,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5-18
法律咨询: 李某的短信要求陌生人汇款是否构成诈骗罪?
案情介绍
李某以"刘惠"为名伪造假身份证,并办理了一张银行卡。随后向多名不特定人发出"请汇至农行卡号:622848347034701",户名刘惠的手机短信。张某等5人收到短信后,误认为是亲朋要钱,分别共向该卡存入了89600元。
法律咨询解答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针对李某的行为,我们认为其已构成诈骗罪的构成要件。首先,李某的行为目的是非法占有。他通过发送短信要求陌生人汇款,以此来非法获取他人的财物。其次,虽然李某的短信并没有捏造事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事实上,李某已经伪造了假身份证,利用假身份证办理了银行卡,并向不特定人发送了汇款短信。同时,李某利用收到短信者中不乏正好需要汇款的时间、空间及事由上的巧合,其短信内容简单却恰恰便于隐瞒真相,让被害人误认为不需要说明理由就应该汇款。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基于错误的认识"自愿"汇款。最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个人诈骗公私财物金额达到2000元以上即属于"数额较大",达到3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达到2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而在本案中,被骗金额共计89600元,因此应被认定为"数额巨大",并受到刑事制裁。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李某的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