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赔偿问题解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赔偿问题解析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1-17

 
333512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

不同的学说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

国内外对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存在不同的看法,包括违约责任、侵权责任、责任竞合、综合性责任和独立民事责任等。然而,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限定为某一种责任形式,都无法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违约责任一般只限于财产损失的赔偿,不包括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中,对身体受伤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的诉讼时效只有1年,而违约责任的诉讼时效为2年。因此,责任竞合允许受害人选择最有利的一种责任形式非常重要。然而,受害人往往对医疗事故的特点不熟悉,难以清晰地把握选择结果的利弊。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外设立独立的责任制度,虽然克服了前两者的缺点,但会导致我国整个民法体系的变动,不利于保护法律制度的完整与稳定。综合性责任中提到的无因管理或紧急避险责任忽视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工作性质和法定义务,不可取。在司法实践中,侵权责任被主要用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性质认定。如果双方有合同约定,并且没有违反法律规定或精神损害赔偿内容,应以合同来追究医疗机构责任。如果双方没有合同约定,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确定医疗事故责任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是合理的。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认定

不同的认定观点

学术界对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存在不同的看法,包括四要件说、五要件说和六要件说。然而,每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种观点忽视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特点,将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等同起来。第二种观点遗漏了医疗机构作为行为主体,与我国民事立法的基本原理和侵权行为规范不相符。第三种观点虽然全面阐述了构成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要件,但将医疗事故的发生仅限制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是不合理的。因此,我认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要件应包括行为人具备责任能力、行为的违法性、行为人主观上的过失、行为人的损害结果以及损害结果与行为人之间的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举证

为了平衡当事人的利益,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对于医疗事故引起的侵权诉讼,《证据规定》确立了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然而,举证责任倒置并不意味着受害人没有举证责任。任何人主张权利都应提供证据证明其权利的存在。尽管举证责任倒置增加了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但并不将所有的诉讼证明事项都交给医疗机构承担。受害人也应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在实施举证责任倒置后,受害人仍需提供相应的证据来支持其主张。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因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定比较困难,可依据司法鉴定结果来确定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赔偿构成要件及证据举证

医疗机构举证要求

根据医疗事故赔偿构成要件及《证据规定》的要求,医疗机构举证内容包括:

1. 无过错或无因果关系证明:医疗机构需要证明其医疗行为没有过错或损害事实,以及与其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 证明损害由其他原因造成:医疗机构需要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第三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

3.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医疗机构需要证明以下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

  1. 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的紧急医学措施造成的不良后果;
  2. 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的医疗意外;
  3. 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
  4. 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的不良后果;
  5. 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的不良后果;
  6. 因不可抗力造成的不良后果。

4. 提供相应的参照物:医疗机构不仅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还需要提供相应的参照物,例如医疗卫生管理法规等条款作为参照物与病历中资料相对照。

受害人举证要求

受害人举证的内容包括:

1. 证明住院期间受到损害的事实:受害人需要提供病历和相关票据等证据来证明其住院期间受到损害。

2. 证明精神损害赔偿:受害人需要提供身体受到损害后所造成的后果、医院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医院所在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情况等证据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法律适用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是专门的技术鉴定机构对医疗单位所致的损害事件进行的认定意见。它在诉讼角度上是专家证言,是民事诉讼证据之一。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确定性,对案件事实认定和案件性质的判断具有关键作用。法官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具有审查权,可以进行审查判断,认定事实和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倾向于采信具有较高级别的鉴定机构所出具的鉴定结论。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法律适用范围

根据《条例》的规定,只有在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况下,医疗机构才承担赔偿责任。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涉及的问题专业性很强,处理具体案件时,应尊重医疗事故鉴定结论,除非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和理由。医疗事故赔偿标准在适用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不能仅仅侧重于鉴定机构的级别,而忽视鉴定结论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问题

《条例》规定了医疗事故赔偿的具体计算标准,但有人认为其标准较低,与其他相关法律文件规定的赔偿标准存在冲突。在司法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适用《条例》的赔偿标准,但法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高于《条例》规定的赔偿数额。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标准问题,《条例》规定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赔偿年限有限制。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残废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应适用其规定。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适用的赔偿标准。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精神赔偿标准的法律解析
  2. 正确认识《条例》和《民法通则》的关系
  3.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计算标准最新规定
  4. 医疗死亡赔偿金额如何确定
  5. 医疗事故的无过错推定

产品质量热门知识

  1. 产品缺陷与赔偿责任
  2.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范移动、固定电话机消费者投诉处理办法
  3. 快递纠纷解决办法
  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售卖三无产品被起诉至法院,法院会如何判决?
  5. 食品安全问题惩罚性赔偿是合理的吗?
  6. 点外卖吃坏了肚子商家不承认如何维权
  7. 吃外卖食物中毒如何找商家赔偿
产品质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