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倒闭是否影响员工的赔偿权益?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案例法律知识

公司倒闭是否影响员工的赔偿权益?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5-04

 
330030

医疗事故中死亡赔偿金

近年来,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发生的纠纷越来越多,确定为医疗事故的数量也逐步上升。但在发生医疗事故之后法律如何适用问题引发许多争议。其中最主要的争议焦点就是国务院2002年9月1日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治疗过程中致人死亡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的,只能按照规定给予最高不超过6年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而没有规定赔偿死亡赔偿金,这就形成了法律实施的一个空白。同时,构成一级乙等医疗事故的却可以依照该条例给予30年的残疾生活补助费(按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平均生活费)。这样一来,若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在治疗患者时,因致人死亡无需赔偿死亡赔偿金,就会出现“治伤不如治死”的严重违背常理的现象。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5月1日施行《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后,医疗事故纠纷案件审理实践中是否支持死亡赔偿金的问题就引起极大的分岐。

一种观点倾向于医疗纠纷案件一律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一部相对于《民法通则》或《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来说是部特别法,医疗纠纷案件应优先适用该条例。同时,医疗机构具有公益性,赔偿数额过大会加大其运行成本。

另一种观点是应适用《民法通则》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定的赔偿标准予以赔偿。

由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法律适用观点,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审理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有些法院在审理中支持受害者的诉讼请求,按照《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判决由医疗机构赔偿受害者死亡赔偿金。而有的法院则在审理中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驳回了受害者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诉讼请求,仅仅赔付了最高6年的精神损害抚慰金。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许多二审法院也极为慎重,采取了摸棱两可的态度,大都努力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尽可能地调解成功,以避免出现法律适用不一的问题。同时,一些地方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指导意见,以避免出现同一地区同类案件判决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在医疗事故纠纷中若出现患者死亡的情况,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应按照《民法通则》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规定办理。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首先,《民法通则》是基本法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行政法规。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时间在《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之后,司法解释的效力也高于通知,况且该解释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特别言明:“在本解释公布施行之前已经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释,其内容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第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明确规定: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其中的死亡补偿费即死亡赔偿金。该解释第二十九条确定死亡赔偿金的一般标准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标准,按二十年计算。此规定也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构成医疗事故应赔偿的最高额残疾生活补助费按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平均生活费计算赔偿30年大致吻合。

此外,如果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会导致的后果是在医疗事故中,医院过错程度较重的赔偿数额较少;医院过错程度较轻的赔偿数额较多,这种不公平的处理结果,背离了类似案件类似处理的裁判原则,背离了重错重处、轻错轻处的裁判尺度,背离了强调“公平正义”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同时法院也无法自圆其说,不能令人信服地向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解释两类医疗纠纷案件重错轻处、轻错重处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另外,还有这样一种观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是精神损害赔偿,《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已规定了精神损害抚慰金,没有必要再另外给付死亡赔偿金。对于这一观点,在国家立法上早有定论。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国家赔偿法》首次明确了死亡赔偿金的内涵。《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七条第<三>项规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二十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抚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根据这一规定,《国家赔偿法》中“死亡赔偿金”是对受害人收损失的赔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而不属于精神损害赔偿范畴。同样,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明确指出:死亡赔偿金是对赔偿权利人收损失的赔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不是精神损害赔偿。

综上,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案件中对于“死亡赔偿金”赔偿问题来说,适用《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合乎法理。

延伸阅读
  1. 民事纠纷经济赔偿标准
  2. 医疗事故强制责任险理赔时效及流程(《侵权责任法》失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
  3.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的法律规定
  4. 工伤赔偿纠纷是否仲裁前置
  5. 第四章 医疗纠纷处罚规定

医疗纠纷热门知识

  1. 医疗事故案例——患者住院14小时,离奇死亡
  2. 原告刘某主张医疗事故责任
  3. 竹山法院受理胡月英医疗纠纷案件
  4. 医疗纠纷赔偿协议书范本
  5. 误诊引发的医疗赔偿案件
  6. 贵医附院护士站发生病人家属打砸事件
  7. 意外医疗赔偿标准是什么
医疗纠纷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