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处理时效及其影响因素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特别程序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处理时效及其影响因素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2-22

 
322076

行政诉讼中的处理时效

一、行政复议的处理时效规定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满,可以向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书后的两个月内作出决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如果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满,可以在收到决定书后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未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后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处理时效规定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起诉时限为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三个月,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三、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时效规定

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导致申请人耽误法定期限,申请人可以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四、行政机关不履行职责的处理时效规定

如果行政机关在接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履行法定职责后的60日内未履行,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除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外,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由其规定。

五、起诉期限的计算

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2年。复议决定未告知诉权或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上述规定。

六、起诉期限的限制

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起诉期限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超过5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七、起诉期间的中断和不计算

因起诉人自身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

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

提起行政诉讼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原告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被告明确;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起诉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并递交书面起诉状。

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事项

以下事项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公安、国家安全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以上是关于行政诉讼处理时效的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有疑问或需要法律帮助,请随时咨询手心律师网的相关顾问。我们致力于打造优秀的法律咨询平台,欢迎访问手心律师网获取更多信息。

延伸阅读
  1. 行政诉讼时效规定
  2. 遭遇非法征地:维护权益的法律途径
  3. 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4. 违法征地拆迁有时效规定吗
  5.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诉讼权利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包括哪几种
  2.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规定
  3.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
  4.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5.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
  6. 邻居损坏院墙: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7.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