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罪胁从犯可获减轻刑罚的可能性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共同犯罪法律知识

绑架罪胁从犯可获减轻刑罚的可能性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5-08

 
320834

绑架罪从犯的量刑问题及被威逼或恐吓的情况下的减轻处罚

绑架罪从犯的量刑问题

绑架罪的从犯在量刑上有一定的可操作空间。根据最近修订的刑法第七修正案,绑架罪的量刑范围为三到十年,如果是从犯,则可以判处三年以下的刑罚。具体的量刑取决于绑架犯罪的具体情节。

从犯的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27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因为与主犯相比,从犯在主观恶性和客观危害方面都要轻一些。因此,我国刑法对从犯的处罚原则具有科学依据。

从犯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起次要作用的正犯:这指的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虽然这些人直接参与了构成犯罪要件的行为,但他们的作用在整个犯罪活动中仍然是次要的。起次要作用的正犯通常是指听命于首要分子,在犯罪集团中参与某些犯罪活动,或者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参与一部分犯罪活动。一般来说,起次要作用的正犯犯罪行为较轻,情节不严重,没有直接造成严重后果。

2、起辅助作用的帮助犯:这指的是帮助犯。帮助犯是指没有直接参与犯罪实施,但为正犯的犯罪提供便利条件的犯罪分子。起辅助作用的帮助犯一般是指为实施共同犯罪提供方便,创造有利条件,排除障碍等。例如,提供犯罪工具,窥探被害人行踪,指点犯罪地点和路线,提出犯罪时间和方法的建议,事前应允帮助窝藏其他共同犯罪人以及窝赃、销赃等。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它是我国刑法的特例。胁从犯有两个特征:一是在主观上,行为人明知自己实施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行为,但内心并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参与共同犯罪,只是由于受到他人的暴力威胁才参加了共同犯罪。二是在客观上,胁从犯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的实施,但其犯罪行为显得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精神。

胁从犯仅包括被胁迫参加犯罪的情况,不包括被诱骗而参加犯罪的情形。被胁迫参加犯罪的行为人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而是不完全自愿地参与共同犯罪,仍然保留一定的选择自由。如果行为人的身体完全受到外在的暴力强制,完全丧失了选择行动的自由,可以认为是不可抗力或紧急避险而不负刑事责任。对于被胁迫者,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即开始时他们被胁迫并不情愿地参与犯罪行为,但后来因为获得了好处而积极参与犯罪行为,不能再被视为胁从犯。综合考虑整个案件,他们可能是从犯甚至主犯。

如果您对刑事量刑标准有更多疑问,我们推荐您阅读以下相关问题:

- 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 故意杀人罪的量刑问题

延伸阅读
  1. 非法集资业务员怎么判
  2. 犯罪的既遂和未遂对量刑的影响
  3. 刑事犯罪行为的状态及其法律后果
  4. 过失犯罪的既遂情形
  5. 刑罚罚金由谁执行管辖

犯罪热门知识

  1. 福利院虐待儿童老人的法律处罚
  2. 单位犯罪的界定和特征
  3. 盗窃少量公私财物的法律处罚
  4. 犯罪主体的定义及分类
  5. 从犯和共犯的判刑一样的是对的吗
  6. 刑事案件从犯减轻多少
  7.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怎样规定的,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