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辨认是否需要倚赖于见证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刑事辨认是否需要倚赖于见证人?

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4-07-31

 
320084

刑事辨认中是否需要见证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刑事辨认过程中并非必须要有见证人。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67条规定,辨认时可以有见证人在场,但对于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被辨认人或物品进行辨认时,应当由每名辨认人单独进行。此规定仅适用于检察机关办理贪污贿赂等自侦案件的程序性规定。

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规则》第4条第3项规定,现场勘察必须邀请两名与案件无关、为人公正的公民作见证人,公安司法人员不能充当见证人。此外,根据该规则第8条第2项规定,现场勘查笔录应详细记录见证人的姓名、职业和住址,以及现场指挥人员、勘查人员、笔录制作人员和见证人的签名。

刑事案件的诉讼流程

1. 立案

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时,应根据管辖范围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负责管辖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

2. 侦查

公安机关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可以进行刑事拘留。被拘留的人应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接受讯问。

3. 审查起诉

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应讯问犯罪嫌疑人,并听取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公诉案件自移交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4. 审判

法院在审查提起公诉的案件后,对于起诉书中明确指控犯罪事实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以及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的案件,应决定开庭审判。除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外,人民法院在审理一审案件时应当公开进行。

刑事案件上诉期限

无论是当庭宣判还是定期宣判,上诉期限均从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3条第2款规定,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在五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根据第183条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计算期限从接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在实践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当庭宣判后超过五日才向当事人送达判决书的情况,但这并不影响上诉权的行使,只有在收到判决书后才能开始计算期限。

延伸阅读
  1. 非法集资参与人的法律地位
  2. 保证担保的法律特征
  3. 诉讼离婚时如何获取对方存在第三者的证据
  4. 夫妻如何做财产公证
  5. 婚后财产公证有效吗?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一、上诉程序及开庭时间
  2. 问题的提出
  3.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
  4. 民事案件法院二审流程
  5. 法院申请支付令:步骤及要求?
  6. 网上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吗
  7. 有民事判决可申请支付令吗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范本
  2. 民间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3. 无抵押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4. 公司物品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