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责任限额与赔偿责任详解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4-16
责任限额与保险公司赔偿责任
一、强制三者险与商业三者险的区别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七十六条规定了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中的民事赔偿责任,与商业三者险有显著差别。
1. 设立依据、制度功能不同:
强制三者险的设立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填补受害人的损害。商业三者险的设立依据是《保险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分散被保险人的风险。
2. 责任性质不同:
根据七十六条的规定,强制三者险不以被保险人的对第三人的有责性为前提,属于准社会保险。商业三者险属于纯商业保险,承保对象是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3. 强制程度不同:
国家对强制三者险实行绝对强制制度,保险公司不得拒保强制三者险。而商业三者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政强制性。
4. 能否过失相抵不同:
强制三者险不适用过失相抵,无论受害人是否有过失,保险公司都应当在责任限额内全额支付。商业三者险适用过失相抵原则。
5. 能否追偿规定不同:
强制三者险中,法律通常作出在特定情况下可向被保险人追偿的规定。商业三者险不会发生追偿的问题。
6. 赔偿程序和赔偿请求权人不同:
强制三者险下,受害人有直接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的权利,保险公司承担责任是第一顺位。商业三者险下,受害人只能通过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
7. 赔偿数额的确定方式不同:
强制三者险的赔偿数额完全法定化,保险公司承担的是固定的有限额赔偿责任。商业三者险的赔偿数额根据合同约定。
8. 除外责任不同:
强制三者险的除外责任极少,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免除保险公司的责任。商业三者险中存在免责事由。
二、对七十六条确立的新责任体系的全面理解
七十六条确立了强制三者险下的民事责任体系,主要包括:
1. 承保强制三者险的保险公司承担特殊法定责任:
保险公司在强制三者险范围内承担的责任具有法定性和特殊性。保险公司应当先于被保险人向受害人赔偿,但两者之间并不构成共同侵权行为。
2. 被保险人承担补充的侵权责任:
被保险人作为加害人,依法应当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被保险人的责任范围由保险公司承担的责任限额决定。
3. 承保商业三者险的保险公司对超过责任限额部分的赔偿责任:
商业保险公司将根据商业保险合同向被保险人承担理赔的责任,但这种责任是在被保险人根据七十六条承担责任后进行的,属于隐藏的合同责任。
三、强制三者险下的责任限额
责任限额并非保险金额或赔偿限额,而是保险公司在强制三者险范围内承担的赔偿责任的上限。
责任限额与赔偿限额的区别
一、责任限额的定义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是指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约定的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责任限额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形式确定的,不是由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的。
二、赔偿限额的定义
赔偿限额是商业保险合同中约定的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赔偿限额是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的,用于确定保险人赔偿的最高限额。
三、责任限额与赔偿限额的区别
1. 数额确定方式:责任限额是法定的,由法律直接规定;赔偿限额是意定的,由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2. 保险金额与赔偿限额:保险金额是保险人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是通过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限额是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是通过商业保险合同约定的。3. 费率角度考虑:如果将责任限额规定为赔偿限额,会导致费率大幅上涨,不符合强制三者险保本的要求。
四、确定责任限额的因素
在确定合理的责任限额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受害人获得救助的有效性:责任限额设置过小会影响强制三者险制度的价值。2. 投保人的保费负担:责任限额不宜过大,以避免加重投保人的保费负担。3. 效率:需要建立高效的赔偿机制,处理大量的小额损害事故,避免付出高额的赔偿成本。4. 避免道德危机:责任限额过高可能导致受害人故意制造事故获赔,酿成道德危机。
《强制险条例》施行前责任限额的确定
一、法律未对责任限额作出明确规定并不构成法律漏洞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授权国务院制定《强制险条例》及国务院至今未对强制三者险制度作出明文规定的实际情况看,立法者对法律未就责任限额作出明确规定这一情况是明知的,故该情形应当被视为立法者未对强制三者险及责任限额进行立法,因此,目前的状况并不属于违反立法意图的不完全性,不构成法律漏洞。
二、解决责任限额的法律适用问题不能运用法律冲突规则
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与《保险法》就机动车的第三者责任保险所设立法律规范调整的对象不同,两者不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也不是新法与旧法的关系。因此,七十六条对责任限额的规定与保险法第二十四条对保险金额的规定不构成法律冲突,不适用解决法律规范冲突的规则。
三、当前审判实务中对责任限额的确定
在《强制险条例》施行前,由于保险公司未实际承保强制三者险,无需承担七十六条责任限额内的赔偿责任。因此,在审理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时,法官不能主动适用七十六条的规定,而应被动地不适用七十六条之规定。在《强制险条例》施行后,保险公司作为强制三者险下的赔偿主体,实体上承担责任限额内的赔偿责任。因此,保险公司可以作为被告列为诉讼当事人。
强制三者险与商业三者险共存理赔模式的建立
一、三者强制险与三者商业险并存的必要性
强制三者险和商业三者险的设立目的不同,作用不同,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看待。强制三者险和商业三者险应当并存,保证每辆机动车既有强制三者险,又有商业三者险。强制三者险能够快速、及时地为受害人提供必要救助,但责任限额内的赔偿有限;商业三者险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赔偿,但不是强制性的。
二、赔偿程序设置的建议
在赔偿程序设置上,建议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区分:1. 保险公司同意赔偿:如果保险公司同意按照受害人提出的赔偿金额在责任限额内完全赔偿,受害人只能起诉被保险人,保险公司不是诉讼当事人。2. 保险公司不同意理赔或对赔偿范围或数额提出异议:如果受害人认为赔偿金额已超过责任限额,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为共同被告;如果受害人认为赔偿金额未超过责任限额,只起诉保险公司的,则应视情况追加被保险人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建立强制三者险与商业三者险共存的理赔模式,确保受害人能够得到有效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