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6-16
人民法院在决定受理案件后,应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后十五日内应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辩状后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
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应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包括委托诉讼代理人、申请回避、收集、提出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查阅或复制本案材料、自行和解等。当事人的诉讼义务主要包括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法律文书等。
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时,人民法院应依法组成合议庭。合议庭所有成员应参与从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到案件审结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合议庭的作用,确保办案质量。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合议庭组成人员应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轮流阅卷,找出争议焦点,并明确下一步需要收集的必要证据和需要进一步查证的内容。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请求和需要证明的事实必须提供证据。当事人举证责任与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相结合,是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特点。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追加为当事人。追加当事人可以由当事人提出申请,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追加。追加当事人的条件是必要的共同诉讼。追加的当事人可以是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人民法院不得依职权更换当事人,应尊重当事人的诉权,由当事人自行决定是否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