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申诉被驳回后是否还可再申诉?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4-29
刑事案件申诉的定义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对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表示不服。需要注意的是,申诉并不能停止判决或裁定的执行,只是对其提出异议。
刑事案件申诉的基本程序
1. 申诉的时间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提出的申诉,应当受理。超过两年提出申诉的情况下,以下情形之一应当受理:①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②原审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未被受理;③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
2. 申诉的主体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的规定,申诉的主体只能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近亲属指的是夫、妻、父、母、同胞的兄弟姐妹。需要注意的是,申诉与上诉不同,上诉需要被告人同意,而近亲属在申诉时不需要被告人的同意,拥有独立的申诉权利。
3. 申诉的形式要件
申诉需要包括以下要件:① 申诉书,表明对生效的刑事判决不服而提出申诉;② 生效的刑事判决书及相关法律文书;③ 证明申诉相关事实的证据。
刑事案件申诉被驳回后的继续申诉
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包括各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等。这些司法机关在接受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的申诉后,会对提供的材料和证据进行审查。如果审查结果认为申诉的证据确凿、理由充分,并且原判决或裁定确实存在错误,应当依法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否则,司法机关应以书面形式通知驳回申诉。申诉被驳回后,一般情况下,申诉人应当停止继续申诉。然而,如果申诉人有大量事实和确凿证据证明原判决或裁定存在错误,可以继续向原审法院、上级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提出申诉。申诉的次数不限,可以一直申诉,但最终结果主要取决于提供的证据是否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