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2 更新时间:2024-04-30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进行审查。如果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并且应当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应当经过审查。如果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上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应当制作《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经上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如果决定不予立案,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七日内送达控告人。这七日的计算并不是指自受案之日起七日内决定立案,而是在侦查工作结束后决定不立案之日起,于七日内送达相关文书。
如果报警未立案,你可以向报案警局的上级进行汇报。如果仍然没有立案,你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警察认为你的证据或事实依据不足够清楚的情况下,可能不会立案,而是以登记的方式记录你的报案。
如果你的证据、依据或事实比较清楚,警察可能会立案处理,但不会给你回执,而是会告知你在特定的时间可以查询相关证明。
回执登记内容包括申办人、申办事项、受理时间、承办人或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办理期限。回执单包括交付当事人留存的回执联、交付承办单位的移送联以及作为存档备查的存根联。
公安机关在受理有关涉警情况报告或警务事项申办后,除了按规定登记基本情况、听取当事人诉求意见、接受相关材料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开具受理回执,并回复告知有关办理期限、主办部门、工作结果以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监督办法。
综上所述,公安机关对报案人的报案,经审查不符合立案条件而不予立案的,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