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4-23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分子骗保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
如果以上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将依照数罪并罚的原则进行处罚。
保险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险制度和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骗取较大数额保险金的行为。保险金是指根据保险法规,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待发生合同约定内的事故后获得的一定赔偿。
保险诈骗的行为方式包括:
(1)财产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
(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
(3)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4)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5)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
如果行为人具备以上任何一种行为方式,且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将构成保险诈骗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0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犯罪主体为个人和单位,具体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本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可以是被保险人。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是受益人。
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将被视为保险诈骗的共犯。
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保险金的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
犯罪分子骗保的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达到立案标准的情况,应追究相关刑事责任。具体的法律责任将根据实际涉案情况来决定,特别是根据涉案情节和金额的不同,将确定具体的处理措施。
对于未达到立案标准的情况,可以考虑采取行政处罚措施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