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8-06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赔偿事项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和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具体标准如下:
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按照20年计算。但对于60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每增加1岁减少1年计算;对于75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按照5年计算。
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个月的标准计算。
对于未成年被抚养人,计算至18周岁;对于无劳动能力且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被抚养人,计算20年。但对于60周岁以上的被抚养人,每增加1岁减少1年计算;对于75周岁以上的被抚养人,按照5年计算。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属于严重交通事故,尽管生命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但是需要全面了解死亡赔偿项目与相关标准。除了赔偿人身损害造成的各类费用外,还应当赔偿其他合理费用,如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
首先需要向公安机构报案,可以立即报案或事后报案。准备好相关材料后,通常需要前往事故地点所在的派出所报案。报案后,立即向保险公司报案,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的48小时。
在向保险公司报案后,要求在48小时内进行定损。如果无法腾出时间,可以将车辆开到保险公司附近等待定损人员上门。对于简单的车损,通常只需拍照、查看事故单,然后填写定损单。如果对定损人员开出的理赔金额有异议,最好当场进行交涉。
获得定损单后,可以随时选择修车店进行车辆修复。如果需要自行承担一定比例的修车费用,可以与对方协商解决。
修好车并获得发票后,可前往保险公司办事处,提交索赔申请。建议选择通过保险公司银行转账进行赔付。
如果交通事故导致受害者死亡,除了给予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赔偿,还应及时报案,由公安机构进行处理,确定事故责任和损失范围,然后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如果保险公司无正当理由拒绝赔偿,受害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