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8-29
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仍然可以申请工伤赔偿。只需证明存在实质性的劳动关系,就能获得与正式员工相同的赔偿待遇。在工伤发生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并在治疗结束后申请伤残鉴定。根据伤残程度的认定结果,确定工伤赔偿的具体数额。例如,甲未与所在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但存在实质性的劳动关系,因此在工伤后可以获得与正式员工相同的赔偿。
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且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以及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从入职第二个月开始,最多可追溯到11个月)。
在劳动争议中,关键在于提供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例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带有公司名称的工作服、经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包括在职和离职员工)、录音录像或其他带有劳动者姓名、公章或老板签字的书面材料等。即使没有证据,仍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但可能面临败诉的风险。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从离职之日起计算。
劳动者在申请劳动仲裁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以及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或营业执照复印件(在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立案后,将进行开庭和调解。若调解未成功,劳动仲裁委员会将作出裁决。
劳动案件完全可以自行处理,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即使自行处理,仍然有可能胜诉。此外,劳动仲裁委员会不收取任何费用。在申请劳动仲裁期间,劳动者仍然可以继续在新单位工作,不会受到影响。
总之,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只要能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就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工伤赔偿。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而拖欠工资的情况,劳动者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